深入基层

深入基层

三簧锁杂文2025-04-15 08:18:32
这是一个绝对真实的故事,不过为了“和谐”,还是做了适当的文字处理。另外,这是我进入一家大型国企刚参加工作不久时有感而发写出的一篇稿子,因此带有严重的“青春期”特点,换在今天,我的任何一根神经也不会引导

这是一个绝对真实的故事,不过为了“和谐”,还是做了适当的文字处理。另外,这是我进入一家大型国企刚参加工作不久时有感而发写出的一篇稿子,因此带有严重的“青春期”特点,换在今天,我的任何一根神经也不会引导我写这样的文字了……
那大概是我刚调到厂部工作的第二周,有一天,主任领来几个干部模样的人介绍说,这是政府某部门的领导,他们关心企业发展,今天深入到我们厂进行调研,你负责接待一下。
几位领导都十分和蔼可亲,随行的摄影师每向我介绍一位领导的姓氏和职位后,他们便亲切地和我握手,有的还轻拍我的肩膀说些鼓励的话。
领导们的工作作风雷厉风行,简单的寒暄后,他们立刻希望我能带他们深入到最艰苦的车间、班组,摄影师也反复向我强调条件越艰苦越好。于是,我便搭乘领导们的车,把他们带到了噪音极大,气味刺鼻,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强光伤及眼睛的焊接车间。车一停下,领导们带上安全帽,径直走进车间。摄影师也跟着忙了起来,抢在我们前方不停地拍照。
领导们兴致很高,他们边走边不停地向我询问工厂的情况,尽管很多问题无从回答,但那种不耻下问的精神还是打动了我。只是那名摄影师有些讨厌,他不问问题,却一再指点我的站位,并一再要求我在向领导介绍情况时一定要做一些手势,越夸张越好。尽管领导们发问时不停地摆动双手,为我作出了示范,但我这人向来没有说话挥动手臂的习惯,因此做起动作很是生硬,十分的不自在,直至感觉手是身上最多余的东西……
尽管如此,我仍然必须坚持把接待任务完成好,幸好车间的噪音很大,后来领导的问话我有些听不清了,而且我相信我的回答领导们也一定听不清,然而,由于我逐渐适应了做手势,领导和那名摄影师便都没有再提更高要求,我们只是一会儿互相比画,一会儿对着产品和劳动着的工人们比画,车间的焊花和摄影师的闪光灯一起不停地闪动着……
不久后的一天,我在翻看一本摊派来的内部刊物时忽然眼前一亮,一张角度绝佳,冲击力极强的照片让我认出,照片上的人物正是我接待的领导们,他们带着安全帽,个个神采熠熠,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当然,照片上还有我,遗憾的是,只给了一个背影,照片下的说明写着“图为工人师傅正在认真听取某某关于进一步搞好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
这事已经过去多年,我当年所在的国企也早已破产转制,但不知为啥,每在报纸、电视上看到一些画面,或接触到有如“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街道社区”一类的词儿,我都会回想起当年的那张照片,想起领导们亲切慈祥的笑容……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