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都没有爱的巴别塔 一直陪伴在身边的人,突然消失,那感觉是什么样的呢?悲伤,愤怒,惊慌失措,早上时你还吃着他做的早餐,亲吻着彼此的脸颊告别,天气真好,当时的你还想今天真是不错的一天... 杂文 2025-04-28 11
心情心语 1、最近是真得爱上自己的文字了,唯美而又有力量。文字外在所给人观感上的享受固然重要,但文字所要传达的力量与信念更重要的。好的文字,便是能以最精湛而优美的文字,完... 杂文 2025-04-28 11
“魔鬼”家教 2011年8月,央视知名主持人董卿做客北京卫视《BTV秀场》,畅聊心路历程,娓娓讲述她和父亲之间的别样情感,其间数度眼泛泪花,引得很多观众感动落泪。访谈中观众了... 杂文 2025-04-27 25
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炎热的太阳底下,有个聪明人指挥两个傻子在挖坑准备植树。两个傻子干得特别艰辛,其中一个就开始说话了,“我有一件事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两个人要在毒辣辣的太阳底下挖... 杂文 2025-04-27 3
金苹果是怎样摘取的 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启迪了智慧,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成就了伟大和辉煌。而我与金苹果公司结缘,不敢奢望成就,却也受益匪浅。 思路决定出路武威金苹果公司是西... 杂文 2025-04-27 10
如何面对孩子的教育 雨一直下着,没有半点停歇的迹象,家里的被褥都快发霉了,这鬼天气,太阳何时才能出来露一下脸?早起为我家的“小公主”准备好早餐。都上初中了,每天早上还是要把她从被窝... 杂文 2025-04-27 7
梦天评《1984》 如果再晚四天,我就算1984年出生的了。小说这东西,也算是泊来物,国产的小说好的不多,要么就是流派单一,没有真正做到百花齐放。正如一位同事所理解的百花齐放那般:... 杂文 2025-04-27 3
想要有个家,原来那么难! 房子,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来说,比终身大事还要是终身大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只不过是一种“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境界和“世外桃源”般的幻想。中国,号称地大物博... 杂文 2025-04-27 4
我们的孩子还有梦想吗 周一上课,教室里出奇地安静。我站在讲台上,不惜放开嗓门,使出浑身解数,洪亮而清晰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着。时不时望一下台下的学生,可是望到的都是失望。有的学生在专心... 杂文 2025-04-27 12
说诗杂谈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何为诗。 诗是文学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文学艺术的通性,来源于生活而又精炼于生活。所有的文学艺术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述。小说... 杂文 2025-04-27 4
廉洁和百姓的距离有多远 多数人都认为廉洁是当官的事,老百姓没权、没势、又没钱和腐败沾不上边。其实,廉洁文化建设关键有两点:一靠制度制约,二靠道德信念,道德是廉洁文化层面上的重要组成部... 杂文 2025-04-27 16
小树林 又梦见了家乡的那片小树林了。这已经不只是第一次出现在梦里了!家乡清一色的白杨树,叶子是幽绿的。很多年前我就喜欢独自在小树林散步,不管季节。或是冬日午后阳光下踩着... 杂文 2025-04-27 2
少一些乖乖 晚上在食堂吃饭时,一个安静地坐在角落里写作业的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好奇地凑过去友好地跟她打招呼,“小姑娘,在写作业呢?这么认真。”小女孩这才把视线转移向我,... 杂文 2025-04-27 14
鸟儿展翅自飞翔 每年大学新生入学都是热点,虽然小女已一个人扛着比她重的多的行李去远方读研了。但我依然情不自禁地喜欢看看大学新生入学的新闻。第一次出远门,经济条件许可的家庭,作为... 杂文 2025-04-26 7
干部工作“不在状态”也一种是危害 福建省厦门市召开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于伟国在会上说,看一个部门的工作,首先看其干部在不在状态,啥叫在不在状态?于伟国举例说,还没下班,就... 杂文 2025-04-26 14
喜欢儿童画 我带了两个孩子,都是BOY,一个叫尚尚,这孩子轻微智障;一个叫尧尧,绝顶的聪明。轻微智障的尚尚在我的辅导和威逼利诱下学习成绩中上等;聪明绝顶的尧尧耗尽了我体能所... 杂文 2025-04-26 10
我们有多少村落也已经丧失了社会功能? 人口老龄化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日本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据日本共同社4月20日报道,日本总务省20日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国内65岁以上老龄人口超过居民总数的一半、... 杂文 2025-04-26 5
说秦 虽然先秦时各国一直都是打来打去,但实际上,武功之盛,当自秦始。秦之治国,惟“耕”、“战”二字而已矣,颇有“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气概,不似其他诸国(典型的如齐国),... 杂文 2025-04-26 1
我们选择的是爱,不是革命 清末民初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面对腐朽的统治,祖国的备受欺凌,涌现了一大批捐躯赴国难的能人志士。革命难免要历经苦痛,流血牺牲更是不可避免的。林觉民写下的《与妻书》... 杂文 2025-04-26 6
百年回忆,沧桑巨变 我的父亲阿炳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连头带尾跨过三个世纪。年过百岁后,他身体虽然瘦弱但是精神矍铄,眼不太花耳不太聋而且思维敏捷,行动颤颤微微,健... 杂文 2025-04-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