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仓逢盛会,联语赞群英
“陈仓自古人文地,俊彦传承国粹声。协会十年丰硕果,联花烂漫唱春风。”
时间:2008年12月28日上午;地点:陈仓区建设局二楼西会议室;主题:宝鸡市陈仓区楹联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人物:高朋满座,雅士云集;环境:60余幅字画、诗词、楹联作品把整个会场装点得温馨雅致和谐如春。我作为会员有幸参加了并主持了这次大会,也有幸见到了许多楹联界的“大虾”。朋友见面,分外热情;诗联唱和,情趣盎然。笔者不避浅陋,聊记几笔,以志盛会;不周之处,敬请海涵。
要说重量级“大碗”,自然是省学会的会长李敬寅先生了。先生无论从学识、成就、人品、名气都是高山仰止,别人无法企及的。记得最初了解先生,是从莫伸的《好人李敬寅》开始的,再后来是《陕西日报》上的一篇文章《梅雪村散记》(可惜忘记作者了,应该也是陕西文艺界的“大碗”。)。因此老早就知道了先生德馨艺苑,品寄梅雪,情托山水,格存兰竹,风骨高标,气宇轩昂。先生的为人,为官,为文,为诗,为画,为书等等方面都可谓著作等身,但处处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官家的霸气,艺人的习气和名人的傲气。本次相会,果不其然。先生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和蔼可亲,满面春风。在大会上讲话,侃侃而谈,教导谆谆,却少有官方语言的假大空,激起阵阵掌声;饭桌上,无论谁来敬酒,先生总是举杯相邀,恭恭敬敬,以诚相待,丝毫没有虚与委蛇的做作;离别前合影留念,先生几乎满足每一个朋友的要求,笑容可掬,亲密无间,让人体味到老一辈文化人对未来者的关爱与厚望。先生的一幅集陆游“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贺联书法作品,其实就饱含了先生对宝鸡楹联事业的期待与热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悟到其中的意义在。
敬高山,亲碧水,雅人雅趣;
寅国粹,醉丹青,痴汉痴情。
第二位该是省学会的副会长、兴平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张维社同志了。维社年轻、阳光、帅气,散发着一种青春的活力与激情。理一袭平头,西服革履,外套休闲,自然熨帖。维社是70年人,酷爱楹联书法艺术,作品入载20余部书籍、专著。曾与蒙卫军、翟功印合著《当代青年对联佳作选》,开青年对联佳作集之先河。而其克难攻坚,创办的会刊《楹联艺术家》和《联花墨韵》也在陕西乃至全国影响深远。成就维社最早最年轻的市级楹联协会主席地位。于今谋面,果然不同凡响。浓重的东府口音,干练的精神劲头,正让人生出许多羡慕和感慨来。国粹传承,自有来人,岂不幸哉?
盛世维新,联花墨韵兴平久
春风结社,烟雨霞光云气新
下来就是卫军了。和卫军几乎天天在一起。所以了解的多,交流的也多。卫军在楹联界也是声名远播。宝鸡市楹联学会成立,卫军出力出钱,奔走呼号,劳心费神,吃了不少苦,也流了不少汗,甚至背负了不少的误解和暗箭。但是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钟爱却使他矢志不渝。在他的努力下,宝鸡的楹联事业红红火火,一派繁荣景象:与全国四十多个省市的学会建立了对外交流关系;涌现出一批精品迭出、获奖频繁的楹联主创联家;组织了数次声势浩大海内外征联活动;编辑出版了10余部诗词楹联著作;聚集了110余人的楹联爱好者团队;宝鸡楹联网开通,为会员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提高的全新平台;2008年,蒙卫军获陕西省首届孙髯翁奖,张录军获提名奖。部分会员也受到全国楹联学会、陕西省楹联学会的表彰奖励。卫军应该居首功的。
弘扬国粹,沥胆披肝,全心护卫花烂漫;
高举联旗,栉风浴雨,着意领军韵悠长。
朋友中最有艺术家形象的人物,该是省学会的秘书长赵天成了。一束马尾巴扎在后脑勺,满脸的络腮胡子,看起来不修边幅的样子。但双眼出奇的有神。开会时他坐第一排,也就是我的对面,让我得以仔细端详这位经常在书籍、报纸、杂志上看到名字的楹联艺术家。而他创作的一幅隶书的贺联:“笔感春温,花开二度;风追后起,韵艳群芳。”不论从书法到内容都堪夸生花妙笔,足以展示其为人、为文的艺术魅力。外表让人敬畏,但接触后,却觉得他更懂得理解和尊重别人。可谓外冷内热,如热水瓶一般的人儿。
爱系新声,地老天荒国粹梦
情牵雅韵,成年累月对联情
林果最值得一书的人物。六十岁的人在老伴的陪同下,夜里2点的火车,颠簸七八个小时,于28日早八点到宝鸡,然后再坐车赶过来参加会议,不令人感动才叫怪呢。林果是安康市楹联学会的会长。其成就、荣誉自不待言。看过专门介绍其事迹的文章。知道了一个外来者对于安康楹联事业的痴情相爱、乐此不疲和奉献不止。而先生装裱的整齐一新的两幅贺联,在所有的贺联中,显得风格别具、鹤立鸡群。因此见面有如故感觉。林先生中等个子、黑瘦,算是性情中人。操着带着闽南口音的不太流利的普通话,交流起来稍显吃力。但这丝毫不影响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与钟爱。他最大的优点是时刻充满了激情,对传统文化倾注了全身心的热爱。应该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文化苦旅者。
联林茂盛,安康有此一株,六十挺秀;
硕果丰盈,国粹飘香万里,千载迷人。
最具书生特色的人物,该是西安学会的副会长、《三秦楹联》额执行主编张斌礼先生了。一幅深度近视镜,却掩饰不住双眸的深邃与睿智。我和斌礼是同行,便多了几分亲近。而且之前因事在QQ联系过。给我的印象是,斌礼学识渊博却出奇的谦虚。大概名字是由彬彬有礼演绎来的。后来我查证了,“斌斌”和“彬彬”也通用,的确如此。所以见面几近故交。斌礼擅长楹联创作,屡有佳作在全国获奖;一幅翻新“天街小雨”的作品在西安古城门(朱雀门)征联中大获全胜,让斌礼名噪一时。而且斌礼还擅长嵌名联,若有聚会,这便是他的拿手好戏,备受朋友的推崇和喜爱。只是此次时间太紧,未能领教,甚是遗憾。不过斌礼即席赋就的七言诗:“同是三秦联苑人,每逢喜事互登门;陈仓换届开新局,群彦摅才惊翰林;情蕴诗联清肺腑,志存高远长精神;共兴国粹千秋事,任重路遥友谊深。”却赢得了阵阵掌声。惹得安康的林果先生一定要和诗一首,以志欢愉。
彩焕三秦地,文质斌斌,书生意气;
联歌九域天,才思敏敏,礼义襟怀
版权声明:本文由久久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