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容颜

母亲的容颜

笔削散文2025-04-13 23:17:05
母亲的容颜我吸吮着母亲的奶头,还不曾想过捏泥娃娃和捉迷藏,还不曾想过天空和陆地,可是心中却有一个模糊的印象,“世间在也没有什么,比母亲更漂亮!”——乡音妈妈的旧衣裳剪剪裁裁凑合成襁褓,我们的人之初便被

母亲的容颜
我吸吮着母亲的奶头,
还不曾想过捏泥娃娃和捉迷藏,
还不曾想过天空和陆地,
可是心中却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世间在也没有什么,
比母亲更漂亮!”——
乡音
妈妈的旧衣裳剪剪裁裁凑合成襁褓,我们的人之初便被定格为一种用不褪色的形象。
脐带深埋于这方水土,喉舌发出的音律因袭了乡俗的韵致。饱吮着水漉漉的奶汁和脆津津的方言,我们长大了。
田埂地垄上极土气的农谚,耳坠般嵌挂我们稚嫩而日渐发福的听觉。于是,嘴巴的合开之际,农人品质的馨香渐次弥散,连咳嗽和喷嚏也成为这支庞大语系中极富典型个性的伴奏。
乡音,一种任你怎样暴晒也不蔫的植物,绿油油地茂盛在家乡。
乡景
蒋经国曾在日记中写到:走过了许多地方,山水固然各有其特点,独特之处,但是我内心中,已不是其山容水色,而亦是我的情感和精神了。
想来,今天绘的这幅山容水色亦或许是出于这个原由吧。
高于娥眉,寒似昆仑,雄胜泰岱,奇比黄山,幽过青城,险追华岳,秀赛匡庐,这就是以高、寒、雄、奇、幽、险、秀著称于世的秦岭最高峰---太白山。在这里一天内可以经历四季,当平原赤日炎炎之际,太白山下凉风习习,山腰冷风阵阵,山顶寒气逼人。更被叫绝的是山顶拔仙台,那里白石残冰,映衬在蓝紫色的苍穹下,如玉龙横卧,银蛇当空,琼瑶世界。难怪李白在此吟出了“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的名句,写下了千古绝唱《蜀道难》,想必是太白山的高山流水,引发了诗人的灵感,情不自禁地咏叹她的神气与秀丽。
被乡人成为母亲河的黑河,以不凡的身姿在家乡境内穿流120多公里,她时而奔腾咆哮,穿流似箭,吼声如雷;时而温柔驯顺,瀑布连裙,碧水清潭,迂回往复,曲水通幽。水流清澈见底,山阴林影倒映其中,像一条墨绿色的飘带,这也是人们她称为“黑河”的缘故。她献给乡人的是一副清秀的面容,又以其甜美滋养着这一方儿女。
也许正是这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的性格互补造就了乡人吧。
乡人
捧一只特大号盛满扯面的海碗,倚墙墩或草垛蹲着,再时不时吃一颗蒜;噙一支雕有狮子头的精致烟杆,惬意地咂着或在地头亦或在大槐树下;持着锄,汗水已浸透了那洗得发白的外衫……这就是乡人,真的可以触摸。
“狗娃子,吃---饭---喽!”
“看那个娘娘腔,一个屁还分两回放!……”
“还整天呐喊防腐,我看最好的办法就像咱这---晒晒太阳……”
乡人,土气,带着野味儿,但,实在。
乡情
都说乡人是老粗,乡人的话不是用“说”的,是用“吼”的。说乡人像秦腔一样是不容人慢慢品味,就连热情也都有点儿不讲原则,我倒认为这也是乡人的可爱与美丽之处。殊不知,乡人也有那心底最柔软的一处——
日光灯下,那毛线球时不时地被扯住打几个滚儿,由大变小,再换一个,那毛衣也快织好了,在熟睡的丈夫肩上比照比照,巧了,刚好,这再熟悉不过的肩膀,她会织得不合身吗?
“娃,到了学校,就好好学习。离家远了,别那么没出息,老想回家。要记住,一尺的中心不是5寸,是4寸到6寸的那一段儿,不管啥时候,不管在哪儿,咱都给自己和别人留下一定的地儿,要学会包容……”记不得有多少次了,每每受挫总是默诵着父辈们的教诲,感受亲情的真挚,体会生活的真味。“对人生,要能站得高,看得远,撒得开,收得拢;对世情,要进得去,出得来,提的起,放得下……”难怪老人常说,乡情是人生长河中水质最纯最清的源头和上游。
——我从富有秦韵的黄土高原,
翻过了高大的秦岭,
虽然我还没有走到台湾的玉山,
但是我心底轻声说:
“世间再也没有什么
比母亲更漂亮!”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