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与心的疲累
城市是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的什锦拼盘,对无根无底、灰头土脸的“外来打工者”来说,它不仅仅是巨大的诱惑,也是一种无处不在的逼迫。这些人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自身却不被城市接纳和承认。他们“背井离乡”在城市里用血汗艰难地讨着生活,他们的存在是轻微的,他们的冷暖无人过问;他们的心灵是沉重的,他们的寂寞无人排解;他们的“轻微”让我同情,他们的“沉重”则让我焦虑。
回头说说小说的主人公阿军。这是个有着多年业余创作生活经历的现代乡村青年,与乡村里的其他人有所不同的,是他对于生命的意义,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追求一种浪漫、自得、诗意的生活。他是农民的儿子,他的骨子里始终散溢着纯正而干净的稻草清香,张扬着纯朴、厚道一类词所具有的高贵意义。但他的一言一行,与城市化大背景下的乡村却是格格不入的。在人们几乎普遍认同“城市化是人类的大同理想和必然趋势”的现实环境下,与其说是一个意外邂逅的少女把迷惘的他吸引进了荒唐的“美好”世界,不如说他更加真实地再现了主人公阿军因为生活不稳定而在没有婚姻的寂寞中颓废放荡的一面,虽然阿军依然在不断地日夜拼搏,但仍然于事无补,在寂寞中做出的那些看似荒唐实则真实的事情,就显得更加让人心痛。为生活所迫,阿军的进城是迟早的事,是必然的。在城市逼仄的夹缝里,他由起初的积极适应、融入,到多年的奋斗后生活依然无望的时候,走向对城市的厌恶、抗拒。这个在乡下人眼中与众不同的青年,终于又被城市彻底征服,彻底抛弃。
在写作过程中,我想以自身的心态进入一个乡村流浪者凄苦的心灵,从而懂得了前人所说的“苦难是一笔财富”的含义。我对阿军这种迷惘的生活状态的理解是:苦难的生活是一笔财富,但这笔财富如今却像镣铐一样,把阿军锁在人生的某个角落里,几无出头之日。在书写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越来越像忧天的杞人:既然阿军进城是个错误,那么手无缚鸡之力的他在乡村就依然无用武之地,那么他该走向那里?在混沌中,他最终能实现“生存”向“生活”的蜕变吗?这是一个我至今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也正在经受着这样严峻的考验。
版权声明:本文由久久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