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角听潮
大年初三清晨,空晴气爽,天蓝云淡。
我和夫人浸润着清新湿潮的空气来到太平角海边。正在涨潮,从大海深处涌来一层层雪白的涌浪,伴随着大海的阵阵轰鸣声,似战马奔腾,如战鼓擂响,向岸边层层涌来,前面的潮水缓缓息落了,后面的排浪却以更大的阵势又压上来,潮落潮再起,不绝于耳。这时,几只喜鹊飞来落在礁石上,远远望上去却似黑灰色的瘦海鸥,站在那儿东张西望,诙谐有趣。
其实,青岛海滨有许多风景秀丽的海岬,我觉得太平角便是其中最美的一个去处。太平角位于青岛市南的太平湾畔,该海角三面环海,仅以北部不足一千米的宽度与大陆相连。太平角与汇泉角、团岛并称青岛老城的三大半岛。秋天,我曾经第一次和夫人来过这里,岛上空气清新,松林叠翠,绿影含烟,路径通幽。当时就感觉到耳目一新,没想到这里还真是观潮踏抒情纵意的佳地呢,而且是就连许多青岛人也很少问津的风光宝地。听驻岛的海军战士说,该半岛南部的海面曾为渔舟锚地,也曾响起过铿锵的船公号子。那天秋高天阔,我俩一直逛到日暮疏风轻拂,渔舟唱晚,直到大海的涛声在夜暗中悄然偃旗息鼓。初春的太平角依旧是寒风料峭,枯枝荒野,但地下的小草已经睡醒,一定在孕育着春天的到来。
这样想着,我迎着晨风站在红礁岸边,下面的白浪滔天,排浪一阵紧似一阵,雪花般的涌流撞击在伸出海平面的红礁上,飞溅起一片片白色的浪花。此时,我的脑海里却映现出甲午海战的惨烈场面,悲壮、气吞山河。据说此地古称“碌豆岛”,还听说外强也曾从这里登陆过,而且我军前段日子也在这里进行过反登陆演练。至今,岛上的岸边还残留着暗堡,从里面可以观测到前方海面的情况,预示着这里曾经也是刀枪相见的滩涂战场。中国收回主权后,念及屡遭列强凌辱的青岛期盼从此太平,便命名了一批冠以“太平”的地名,如太平路、太平山、太平湾、太平角等,故此太平角岬角得名。
走进太平角,我发现岬角分为陆域、海角两部分。陆域由西南至东北走向的湛山一路到五路,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太平角一路到五路,纵横共由10条街道组成。其中以各具特色的建筑著称,漫步其间,闲适飘逸,如入梦境。海角之东、南、西三面环海,海岸约2。5公里,曾建为“太平角公园”,现在沿旖旎海岸线铺就了一段观光木栈道,旅游旺季游客纷至沓来,在那些海边餐馆里边观海景边吃海鲜。清晨或黄昏,我和夫人也经常来这里散步逛景,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太平角又分为5个小岬角和5个小湾。海岬之衔接处有许多楔形礁岩,自然形成一个个海滩,其中有在别处难得一见的蓝色礁岩。此角适宜鱼类栖息,故这里也为垂钓之绝好去处,同时会给人产生“天涯海角”之美妙感觉。
美丽的太平角海湾是青岛人每天晨炼的好地方,这里设有青岛第三海水浴场,原来是专为附近的军队和地方的疗养院设置的,如今早已重新修建后对外开放了。20年前刚到青岛时,我还时常在这里听潮畅游,现在只是散步走到时,才依旧留恋并怀念起那段的美好时光,不管是碧海蓝天的太平湾,还是月光下的太平湾。哦,浩瀚的太平湾里,我站立太平角海礁之上听潮,波涛汹涌的停歇瞬间,那碧波万倾仿佛化作了一湾春水,潮涌潮落,一岸欣荣一岸枯蓬;风起波滚,恰似滚滚长江水东流去;潮去潮来,掬一捧朝阳捧一帘清梦。那一层层雪浪哟,便是我持久的留恋,那一层层雪浪的追赶,便是我一生中一次次的超越登攀。
啊,太平角听潮,我分明听到了涛声驱浪,心曲天涯。渔舟枕听三更浪,古岸栖眠一宿风。朝阳升起来了,霞光万丈,我霍然记起当年秦皇、汉武、曹操都曾登临的碣石山,1700年前曹操登临碣石曾写下《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著名诗篇,彰显了曹操的雄心才略,此时的太平角听潮不由使我的心绪有了一种莫名的怿动。
登临太平角海岬,南眺大海,海浪滔天,新年气象万千。
版权声明:本文由久久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