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猪
看猪,在农村颇极普遍,谁家没有一两间猪圈,谁家没有一口用来煮猪食的大锅。
看猪是个副手活,只要是活,就有高低之分。隔壁马大娘看猪可算是个高手。一些人家与她家的猪,在捉的品种,大小一样,且看的时间也一样长,可是比起来却要小上许多,有时甚至小到一倍。常常有人跑去向马大娘讨教,马大娘笑呵呵地说:“我那里有什么经验,目不识丁。看猪,只要把猪当成自己的孩子就行了……”是呀,马大娘说的一点儿不错,她对待猪的确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猪的吃喝拉撒从不要别人插手,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儿女也不例外。猪食自己剁,自己煮。剁和煮十分讲究,剁的很细很细,或许是怕猪吃的时候伤到口腔和咽喉;煮,要煮的熟透熟透,也许是担心猪吃生的或半生的会生病。出自她手的猪食,猪吃起来像吃蜜一样,响声连连不断。猪什么时候吃完,她就什么时候走开,静静地微笑着看猪吃,尤其是听到猪吃的时候发出的声响越大越开心。
昔日十里八乡看猪高手马大娘做梦也没有想到,在娘家做孩子时起一直到头发花白从未停歇过的活,却从去年腊月开始休手了。不是因为自己年事已高不能看了,也不是老了不会看了,而是拗不过自己的儿子和儿媳。
现在真真切切休手了,但她仍然保持往日一天里去猪圈看几次的习惯。每次去的时候还有几分喜悦,可是来到空荡荡,静悄悄猪圈时,很不是滋味,有一种缺失平衡。每次从猪圈返回时沮丧着脸,嘴里叽里咕噜不休,大体上是骂儿子、儿媳和怨恨自己的一些话语。如果不是确实老了,倘若还是当年能背动百来斤或几十斤,以她的脾气和性格是不会去理会他们。
儿子和儿媳一口同声地说现在看猪是个赔本的买卖,不让她继续看了,像她那样看猪是最最赔本。不说其它,单一的就煮猪食讲,猪食每天都要煮,一煮就是一两个小时,一两小时要烧多少柴火。如果把煮猪食烧去的柴火,折算成钱足可以买到一头比她看的猪要大。与其这样,不如直接用钱去买肉吃。想买怎样的肉,就买怎样的肉;想买多少,就买多少;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既方便又新鲜,既经济又充实。儿子和儿媳讲的这套所谓的“经济”算法,马大娘从未认可,她认为是个鬼算法。不想还好,一想就来气,若当年不是看猪,你能读到如此多的书吗?说不定小学就辍学了。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怎么能同当年相比呢?在改革开放前,在农村看猪的确可以算上是一项家庭经济收入。那时劳动力大把大把的,每年一入冬庄稼收完,劳动力都忙着上山去砍柴火,家家户户都有烧不尽的柴火。现如今劳动力全都外出打工,在家不是老人就是正在上学的小孩,别说去砍柴火,就连上山也叫人不放心。没有劳动力只能化钱去买柴火,买的人多了价格也就上慢慢地涨高了,时常紧俏的有钱买不到,一些人家放弃用柴火烧饭改成用电或煤气。
农村正渐渐走向城市化。
版权声明:本文由久久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